close
危機預防,須有一套標準作業程序,以便在最短時間內,讓致命傷害,降到最低…

【潘俊琳】
企業經營「危機」總是發生得出其不意,對於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,專家認為平時就應該擬好危機標準作業程序,並發展危機劇本,才能將原本可能導致企業消亡的危機,降低傷害到「重傷」或「輕傷」。

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研究所長張榮豐表示,所謂的危機必須符合四個定義,也就是一、驚訝,事情發生得令人措手不及。二、威脅到核心利益。三、可以反應的時間短。四、需要跨部門的處理。

一般所想到的企業危機,包括了經營不善倒閉收場。但張榮豐認為,這並非危機,因為企業經營不善,絕非一日之寒,它可能是長期累積的結果,因此不算在危機之列。

企業可能面臨的危機,以食品業來說,可能是千面人下毒,或是三聚氰胺毒奶粉,這種突如其來的事件。張榮豐指出,一般企業發生類似危機的時候,通常都是直接進入危機處理階段,由於時間的壓力,加上平時沒有危機管理訓練,就只能憑直覺行事。

▌危機處理分秒必爭

對於可能導致公司存亡的危機,張榮豐表示,處理時間絕非所謂的黃金72小時,而是只有短短的兩個鐘頭,因此需要一套平常就準備好的「標準作業程序」。

危機標準作業程序,包括了危機預防階段、危機處理階段,和危機復原階段。張榮豐指出,在危機預防階段,最重要的是發展及選定危機劇本,以千面人事件來說,任何食品業都可能發生類似的危機,危機處理小組就可以事先模擬出,如果是自己的公司發生類似狀況,那該如何處理?要如何偵測、防範,以及發生後的應變計畫,都該在事前擬定好。

當危機爆發時,進入危機處理階段,對於危機性質的當下判斷,決定要採取哪一套劇本來因應,要投入多少人力、物力,且根據最新情勢修改、調整應變計畫,是這個時候的重點。

▌擬定標準作業程序

在復原階段,依照工作日誌,召開檢討會以釐清責任,蒐集危機處理階段的各種參數及經驗,存入資料庫變成日後類似狀況的處理原則,這非常重要。但張榮豐表示,在這個階段,通常大家都會開始爭功諉過,並且選擇性記憶,這是人性,但卻令人痛心,因為危機處理的經驗,通常是拿人命換來的,像是三聚氰胺事件、SARS病毒傳染、921大地震之後的復原經驗。

張榮豐表示,很多企業的危機,事先並沒有辦法預防,像是突如其來的淹水、火災、地震,對於這樣的危機,人類到目前都沒辦法躲避,這就像是「破鏡難圓」,但如果平時有一套危機劇本,就能在最快的時間,將破鏡修復到最大的程度,讓致命的危機,降低到重傷但是大難不死,或僅僅是輕傷。

創曜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黃健予表示,在企業發生危機的第一時間,企業主應該要研判這到底算不算危機?在處理時何時要開第一槍?

因為危機有時候會隨著時間而消失,像是歷次的石油危機,有時誤判情勢或者是說錯話,比不做為更糟糕。

▌企業文化執行關鍵

明確的企業文化,在危機處理時,通常扮演著關鍵的執行態度。黃健予指出,例如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,如果第一線的危機處理人員,知道老闆的經營理念,就是不計代價維護公司商譽,並兼顧社會責任,那在最緊急的關鍵時刻,第一線人員就會做出「下架」,讓消費者看到企業維護食品安全的決心,並恢復對品牌的信任,甚至增加好感度,危機在此時,因為員工瞭解企業文化所做的正確判斷,不但成為轉機,還可能變成日後的商機。


【2011-03-31/經濟日報/C10版/經營管理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潘俊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